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首页(欢迎您)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收看第二场“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课”

稿件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1日 阅读量: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通知》要求,5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研究生集中收看了第二场“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课”活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袁修雨参加。

“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堂课“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雪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存良主讲,围绕“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大主题,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见证新中国发展奇迹。用新中国成立70年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和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展开讨论。

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张子伟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各行业的领军者、各领域的引领者、国家勋章的获得者、共和国的建设者,有我,有我们。以我们的力量,让中国变强!

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陶斯敏表示,历史是广大青年学生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对党史思政大课的学习,我深刻地体悟到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作为新时代的一位青年,我不仅需要透彻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还需要认真研读四史,落实到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的实践上,努力成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的共产党员,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学会以史为鉴,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自身科学理论素养,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切实解决思想跟子问题。

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徐晓蝶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稳步提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结果。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坚持党的领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铭记新中国历史,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2020级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李郝表示,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强起来。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打拼下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不负众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一百年里始终保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不懈奋斗。我们要向党中央看齐,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2020级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文榕说,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生动、振奋人心的思政课。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目标,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渗透到学习生活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从四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复兴大任,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张子伟 通讯员:裴顺)



Baidu
sogou